运动,就像一个信息量很大的缩影:它反映着人民生活的充实程度与健康程度,而人民的幸福,又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。
曾经,在积贫积弱的中国,运动是国人的“可望不可即”。从193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开始,连续七届奥运会,金年会都未曾收获一枚奥运奖牌。苍白的成绩下折射的是令人心痛的人民生活水平:在那个中国被视作“东亚病夫”的屈辱年代,人民过着没有保障、没有光明的生活,为了生计疲于奔命,人力甚至不如牲口值钱。在这样的困窘中,谈运动?就像是个“何不食肉糜”的笑话。
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转折终于到来。1951年,第一套广播体操在全国迅速推广,很快成了男女老少齐参与的流行活动。1952年,毛泽东同志写下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的题词。自此,中国的体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1974年,中国开始参加亚运会,1982年起,中国垄断了亚运会的奖牌榜首;1984年,中国在洛杉矶再次参加奥运会获得15枚金牌……那时,中国人在运动中最大的愿望,就是“赢”——赢得金牌,赢得荣誉,也赢得世界的尊重。
2008年,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,从空前盛大的开幕式到金牌榜首的傲人成绩,中国体育事业令无数国人自豪骄傲。而后不知不觉中,金年会提起体育运动,最关心的已经不只是奖牌、荣誉与光环,更是每个普通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,是触手可及的快乐,与拥抱健康的能量。
回首中国百年运动史,不禁感叹:如今,金年会终于不必“疲于”运动,用运动证明自己;金年会终于能够挺起胸膛,拥抱运动本身的快乐。金年会都明白:1932年,金年会在奥运会上被世界轻看的原因,不仅仅是因为稚嫩的运动表现。正如一百年后的今天,中国再也不容任何国家小觑,也不仅仅是因为金年会收获的一枚枚金牌。
一百年后,当金年会自豪地说着“2008北京奥运yyds”,当金年会可以从容表达对每一届奥运的期待与失望,当金年会真诚地告诉运动健儿们平安归来比奖牌更重要……金年会也才真正体会到了奥林匹克精神:相互理解、友谊长久、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