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8日,武汉全面解禁,复工复产复业有序推进,城市的烟火气渐浓,金年会的城市正开始恢复勃勃生机。
然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、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情况下,笔者在下沉社区时发现,社区防控的压力依然很大。
经过多天的志愿者经历,笔者有如下思考:
第一、“守好门,盯住人”依旧是社区防控的重中之重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社区是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最重要的防线,也是最后的防线。在疫情防控的“上半场”,社区采取“关住门,管住人”的措施,有效阻止了疫情扩散。实践证明,社区这道防线最管用、最严密,因而进入到疫情防控的“下半场”,“守好门,盯住人”还是社区防控的重中之重。目前国内疫情防控虽有好转,但国外疫情形势严重,在全球战疫还未全面取得胜利的情况下,切不可大意。
第二、社区工作者不能放松警惕。
社区防控面对的是千家万户,工作难度大。尤其是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运转、日夜奋战,社区工作者很容易产生盲目乐观、放松懈怠、疲劳厌倦等心理。“守门员”一旦“开小差”,病毒就可能乘虚而入。所以,越是在这样的时候,越要警惕“松口气”的心态,越要克服“差不多”的情绪。沉住气、铆足劲,把放松的心情收一收,把防护的措施严一严,毫不动摇地守好、守住最后一道防线,维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。要继续严格防控,坚决做到进出小区身份必问、体温必测、信息必录、口罩必戴。严防无症状患者的输出和输入。
第三、安抚居民情绪十分重要,不可“简单粗暴”。
笔者做社区志愿者时发现,由于居民足不出户已有近三个月之久,他们迫切想出门透气透风。在该社区唯一一个开放出入口,每日从早上八点起,想出门买菜、过早、上班的居民陡然增多。社区工作者忙于为居民测量体温,又要提醒居民扫手机二维码,做出行登记,有时候忙不过来,耽误了居民出行时间,导致有些居民表现出不耐烦和不满情绪。
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调研社区防控工作指出,要真心真意为居民做好服务,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,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,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。要用心用力化解矛盾纠纷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他说:“和群众打交道,方法要更细一些,服务要更周到一些。”
因此金年会对于不会使用健康码的居民,要耐心指导教会他们;对于没有带手机却想出门的居民,要细心讲解防疫政策;对于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,要劝导他们尽量少外出,非必要不外出,三天内只能外出一次。
第四、借助大数据,运用高科技手段,提高防控效率。
社区工作者运用“微邻里”,及时收集居民意见,为居民排忧解难。出入必扫“健康码”,也为可能发生的疫情患者寻找行动轨迹和传播病毒追溯。同时,建议有条件的社区安装智能红外测温设备,一方面可以减少执勤人员的感染风险,另一方面进出测温和检查的效率大大提高,缓解居民出行缓慢的问题。借助大数据和运用高科技,既有效识别重点人员,又让普通群众畅通出行、方便生活。
社区的防控工作益在精准化、常态化、数据化上下功夫,不到疫情结束绝不放松警惕。为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战“疫”,唯有坚持再坚持、坚守再坚守,胜利的曙光定会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