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中国的餐桌文化,可谓历史悠久,据有关史料记载,至少在周代,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,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,逐渐形成体系。“饮食所以合欢也。”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。餐桌,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,吃,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。若是圆桌,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,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,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。若为八仙桌、方桌,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,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。
中国餐桌礼仪的发展与餐桌的变化息息相关,几千年来人们围坐在餐桌旁用餐,慢慢地衍生出传统的餐桌礼仪,这是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礼仪,是智慧与时光的结晶。
然而,在餐饮行业,一场“餐桌革命”正在兴起。全国多地纷纷发布行动公约、出台举措,推广以分餐进食、公筷公勺为标志的餐桌文明。疫情防控的新形式下,新一轮餐桌文明推广主要包括哪些内涵?人们在不同生活场景中应如何践行餐桌文明?
过去,金年会倡导按需点餐理性消费、拒绝浪费绿色消费,提倡光盘行动,而时下,这已经演变为倡导公筷公勺卫生进食、分餐分食健康消费,此乃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科学实验证明,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借由共餐制的餐具传播,增加了共餐者交叉感染、罹患传染性疾病的风险。这是共餐制最大的弊病。后疫情时代,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和分餐制,革除共餐的老习惯,倡导分餐制的新餐桌文明,扫除病菌滋生的温床,时不我待。
餐桌礼仪和金年会的生活密切相关,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。它不仅关乎一粥一饭,更关乎公共健康,倡导新餐桌文明,利于提高民众的安全健康管理能力,重塑消费信心,恢复经济良性发展,其作用不可小觑。
然而,改变千百年来共餐老习惯非一日之功,“积跬步以至千里 汇涓流乃成江河”,有关部门、单位必须做好充足准备,制定详尽规范,强化食育教育,逐一化解行动难点,以有效措施大力宣传、推进此项工作。让金年会从分餐制做起,从小事点滴做起,每个人把新型餐桌文明有效持久地开展下去,把分餐制、公筷公勺为标志的餐桌文明逐渐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时代风尚。